70年前的空中服务都做些啥?

2021-08-26 13:03:来源:羊城晚报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原标题:70年前的空中服务都做些啥?

□徐国基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季,笔者采访了原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乘务员丁伟,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短暂的空中服务经历。虽然从事这份工作大约只有一年的时间,但她共飞行了900小时,并且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民航“第一飞”——“八一”开航。

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那时的空中服务员叫侍应生,后来被称为随机服务员,其工作性质和现在的空中服务大体一致,但那时的空中服务工作并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和规范。

丁伟原名丁映薇,原籍江苏常熟县,1927年11月生于上海,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在她还没有毕业时,就已经考入中央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央航”),成为一名随机服务员了。

1945年9月,丁伟考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1948年的初秋,距她毕业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恰逢央航招收随机服务员。当时,在央航这样的公司上班,意味着会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而且待遇优厚。加上当时找工作相当困难,面对如此的好机会,丁伟当然不会错过。在面试中,她以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了考官的一次次提问,最终成为为数不多被央航录用的随机服务员中的一位。

那时,她瞒着学校到央航开始工作,为了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她在没有飞行工作时就正常去上课或预习、复习功课。如遇飞行与上课时间有冲突,就在飞行回来后,借同学的笔记自我补课。就这样,丁伟在毕业前的半年多时间内,在工作的同时没有落下一门课,学分也达到了毕业要求,顺利地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央航的空中服务工作中去。

曾在一个多月内飞行超200小时

当时,央航对这些招收的随机服务员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央航的三种飞机性能介绍,以及服务技能、卫生护理、旅游胜地等内容介绍,通过当年初冬的结业考核后,这些随机服务员就开始了空中服务工作。

那时的空中服务工作并不复杂。在飞机起飞前,随机服务员会站在机下迎接旅客上机。那时的飞机座位没有安全带,因此旅客入座后并没有系安全带这一要求。在航程中,随机服务员只为旅客提供热茶(飞行前用热水瓶将开水提上飞机),不提供餐食,因此,航班结束后也只需简单地做一下客舱内的清洁卫生。另外,对于部分晕机的旅客需进行安抚并提供呕吐袋。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丁伟共飞行900小时,参与了央航的C-46、C-47及新引进的CONVAIR240型飞机的空中服务工作。

在丁伟参与飞行不久后,全国政治局势逐渐明朗,央航先从上海撤退到广州,三个月后又撤退到香港。此期间,丁伟基本上是在广州、香港之间飞行,乘坐飞机者以达官贵人为主。

丁伟说,在广州临近解放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广州至香港的乘坐率明显增加,但香港至广州的旅客却寥寥无几,为此,央航安排主要运力在两地间飞行。当时,旅客携带的行李非常多,行李架上都塞满行李,连过道也放了大件行李。那时的飞机小,机腹没有货舱,有时甚至在卫生间里也堆放行李。随机服务员的服务工作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丁伟那时每天都在广州至香港的航线上穿梭飞行好几班,以往为数不多的夜航,也时常需要到岗飞行至深夜,回到香港住地已是次日凌晨。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不等天亮又得去启德机场做飞行准备。这一个多月里,她的飞行时间就超过了200小时。

1949年11月9日,总部已在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两公司总经理的带领下,起义回到祖国的怀抱。丁伟也于1950年2月,随公司大多数员工回到内地,与她同行的还有公司另两位随机服务员。根据军委民航局的安排,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央航所有员工在广州休整学习。

见证新中国民航第一条航线开辟

在民航广州办事处轮训队政治学习的期间,军委民航局开辟了广州—汉口—天津航线。1950年8月1日,由毛泽东题名的“北京”号飞机从广州飞向天津。这一天,新中国民航国内航线正式开通,史称“八一”开航。丁伟和央航的另一位随机服务员陆素莲被选中参与了这条航线的飞行,见证了新中国民航的第一条航线的开辟。

丁伟回忆起当时的飞行经历,特别动情:“回到内地已将近9个月没有飞行了,服务工作程序也有些生疏。那天我们起得比以往都早,化妆后简单吃了点早餐,就坐车来到白云机场。我们仍是穿着原央航的工作服,在机场见到了阔别许久的机长潘国定和其他熟悉的飞行员、报务员,我们都异常地激动。”

丁伟激动地说:“那天真是好热闹,天气异常炎热,广州市好多军政首长都来参加开航典礼。”中午飞抵汉口南湖机场也一样很热闹,受到了当地党政军官员的欢迎。人们欢庆新中国民航第一条航线的开辟,“我们和旅客一样,整个航程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可惜由于空防原因,这条新中国民航的第一条航线只飞了这一班就停航了,丁伟的短暂飞行生涯就此结束,这次飞行成为“绝响”。虽然她所从事的空中服务工作只有一年,但这却成为她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

(本文图片由徐国基提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