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中国平安投资人

2021-08-25 13:46: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清牛赋诗

中国平安投资者正在绝望。

其实当前面临的问题都有一定预期,年初预判NBV能够有10%-15%增速已经相当不错。但目前来看改革的阵痛前所未有,负债端持续面临压力,保费增长乏力,新业务价值面临“崩溃”,平安在8月披露的7月保费中,甚至破天荒地中断了一直以来坚持披露的新业务保费情况,信息披露开倒车。此外,以华夏幸福为首的大量地产资产的下杀依旧无解,即使一季报减值182亿元,但在悲观氛围下资产端的问题在持续放大。

与这些问题相伴的是跌入谷底的股价和令人发指的估值。目前,以2020年底的内含价值计算,平安的PEV仅有0.7倍出头,看年底的话,PEV仅有0.6475倍,1.22PB估值为历史最低。未来,中国平安是继续天天创造历史还是迎来转机?只有时间给出答案。

新业务烂得没边信息披露开倒车

816日下午,中国平安例行公告的保费数据让投资者大跌眼镜。首先,从数据上来看,17月平安合计取得保费收入4775.36亿元,同比下跌5.19%。其中,寿险、财险、养老险和健康险分别3015.04亿元、1540.05亿元、149.64亿元和70.64亿元。寿险保费同比下降3.56%,财险保费同比下降8.45%。连续两年负债端同比亚历山大,这个数据并没有让市场惊异。

真正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中国平安长期以来坚持的信息披露全面、透明的传统被打破,本应该与保费一并披露的新业务情况在此次公告中不翼而飞。本就被股价折磨着的投资者,欲哭无泪地表示:这样的改革成功果然让人眼前一亮。(见图一、二)

图一:中国平安信息披露开倒车

图二:投资者的吐槽

中国平安今年的新业务确实惨淡。年初为了做好开门红,死压20204季度新业务数据,特别是12月新业务大跌56.12%,表现极为反常。这种冲开门红的做法,在行业中都存在,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今年12月也成为新业务的最高光时刻,从3月开始,新业务同比跌幅都是两位数,5月份更是大跌30.72%,要知道,3月开始是去年疫情最艰难时刻,在同比基数不高的情况下,如此表现确实相当辣眼睛。(见图三)

图三: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单月新业务同比增长情况

自保单事件发酵改革已经伤筋动骨

平安的寿险改革最远可以追溯到2018年,核心原因就是监管层大力整治“万能险”新贵宝能和恒大等带来的行业乱象,引导保险姓保,寿险回归保障属性。即使迟至2019年末成立以马明哲为组长的寿险改革小组,改革也已经经过了2年时间。期间经历了两次大的人事变动,曾经的寿险领头人李源祥和陆敏相继跳槽和退休,改革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从预期的2020年三季度见成效,推迟到2021年出效果,再到陈心颖交流会中表态,2021年不会做激进的指标预示着今年NBV正增长基本无望。可以说,3年多时间的改革,正被市场认定为“失败”之作。

822日,在平安即将公布半年报的关键档口,一篇《平安人寿重庆员工自曝:被迫下保单273万元 欠债百万!保险业的“自杀单”黑幕》的文章在各大平台疯传,文章内那条被热炒的视频,其实早在5月份就已经上传。

我叫许英琼,平安工号1180203906,在平安做了11年,最高团队人力200人,今天我实名举报重庆平安人寿逼迫我(购买)自杀保单,片区总监张阳阳逼迫我(购买)自杀保单19件,合计273万元保费。”524日,自称平安人寿保险代理人的许英琼,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实名举报视频。

与此同时,被称为平安人寿重庆一姐的段前碧也自曝购买自杀保单”1480万元。

自保单其实是行业的公开秘密,有业绩冲量或者为完成任务的保险销售人员一般都会用这一招。曝光的两个人都是在平安工作超过10年的老员工,段前碧更是工龄16年,年薪超500万,手下有1400多人的销售团队管理人,为何偏偏这个时候这个事情被热炒上头条了呢?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平安的改革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阶段。对传统以人数规模为核心竞争力的代理人模式的解构,建立一套导向完全不同的代理人系统,必然会冲击现有体系的大量既得利益者。

在文章《保险:改革艰难 低估值成最后安慰》中,笔者就有说明,平安的代理人数量大概率还会下降。这是继续推进改革必然的结果。改革的风险很大,伤筋动骨对了,就能重生。不对,就死得快。究竟会怎样呢?只有时间给出答案。

历史最低估值绝望的投资人

其实不止前面提到的新业务表现差劲,2020年至今快2年时间,平安负债端在A股险企中都表现垫底。这一基本情况很难不让市场抛弃它。(见表一、二)

表一:2020年主要保险公司保费同比情况

表二:2021年主要保险公司保费同比情况

大跌的股价才让投资者如坐针毡。平安股价从202012月高点下跌已经超过43%,区间最大跌幅超过45%。随着股价的下跌,中国平安的估值也来到了史无前例的低估值。不论是PB还是PE估值,都处于历史的最底部。是的,最底部。

PB估值为例,824日收盘为1.23倍,盘中跌至1.22倍。这个PB估值正好是平安历史收盘PB估值的最低,而且这样的历史最低估值,中国平安现在几乎是每天都在创造,20217月和8月,几乎垄断了平安最低PB估值的前35位,第28位的低估值出现在20158月的股灾时刻。(见图三、表三)

图三:中国平安近10年PB估值走势

表三:上市以来中国平安PB估值最低前35个交易日

以前市场给平安相对于同行业的公司,都有估值溢价,PBPE估值都是行业最高。现在平安6.56PE1.23PB,已经在行业中垫底。

PEV即使以2020年底的内含价值计算,也只有0.7倍出头,考虑到去年平安内含价值依旧有10%以上的增速,今年新业务价值应该不至于如2020年那样暴跌接近35%,预估全年内含价值10%的增长,年底每股内含价值大概80元,则当前的PEV只有0.6475倍,这和曾经PEV中枢长期保持在1.5倍的平安来说,无疑是耻辱和灾难性的。

本周,平安将发布半年报。如果平安认为此时股价见底,或者哪怕还有一点维护股价的意愿,我猜测,并呼吁半年报后应该进行回购。中国平安现在估值低吗?肯定的!低估吗?可能也算。

笔者在《保险:改革艰难 低估值成最后安慰》中提到:抛开社会保障体系谈保险深度和密度都是耍流氓,因此投资人对保险赛道的长度和厚度需要重新评估。此外,中国老龄化速度在加快,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业务模式对平安等传统模式的冲击不小等问题同样需要注意。

但是,就因为这些不利因素,中国保险业就发展到顶峰,步入衰退期了吗?笔者认为大概率并不是,简单看看当前人均GDP就能下一个大致判断。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行业都面临阵痛与改革难题,作为行业标杆的平安都不行,还有谁可以呢?

不过,笔者还是要提醒一句,低估可以再低估,到这个份儿上,下跌可能不再需要任何理由,就是因为跌而跌,说句不好听的,这不还没腰斩吗?没有人能够预判悲观情绪能够演绎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改革究竟何时见成效,而且风口现在也不在“三傻”这里。虽然笔者认为当前的估值已经具备很高的安全边界,但想要勇敢的投资人还是要特别慎重,为自己的投资决定负责!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