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员工跳槽要倒赔三倍工资 海通证券竞业新规定?

2021-08-09 20:05: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普通员工跳槽要倒赔三倍工资,海通证券竞业新规定?

来源:券业行家

普通员工跳槽要倒赔三倍工资,海通证券竞业新规定

刚从“阴间闭幕式”的压抑中恢复元气,开启本周工作的行家,瞥到了知名大V@大力如山的爆料:直指沪上老牌券商海通证券,居然要求跳槽的普通员工倒赔三倍年收入!

网友爆料竞业协议

8月9日,微博大V@大力如山 发布一则来自海通证券员工的爆料——

据爆料人透露,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门近期要求全体人员签订竞业协议。如果员工离职去同行,需要赔偿近12个月总收入的三倍。对普通1-3年资历的员工,赔偿金额约为80-150万。

当事人称,离职六个月期间,公司只给基本工资的30%,员工却需要赔付三倍的年收入。“这相当于整个三年白干了,倒贴钱给公司做贡献”。

此前行家也曾爆料过类似的情况:用所谓的“竞业协议”来对付身为普通员工的妹纸,以不对等的代价,对她进行全金融圈封杀——包括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网金……当然,此事在行家的斡旋和协助下,成功解救。

本来以为,某些底蕴不足的公司出现“幺蛾子”并不稀奇。没想到的是,“浓眉大眼”的海通证券,也来这一出?

查了查裁判文书网,涉及券商员工竞业限制的诉讼并不多见,而海通证券目前记录是0。行家不确定的是,后续海通证券是否会出现因竞业协议而与员工对簿公堂的情况?

刑不上券商高管?

出身草根的行家,并非不沾地气的“下凡”高管,对券商普通员工的际遇,历来报以同情。

看到这份爆料,行家觉得,海通证券对普通员工的跳槽尚且如此对待,如果跳槽的是深谙内情的高管,岂不是要翻了天了?

行家此前的周报中,就涉及到海通证券近期高管变动情况。

两个月前的6月11日,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吴红伟先生因工作调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七届监事会副主席及职工代表监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对这位有着“职工监事”头衔的高管辞职,海通证券特地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而证券业协会信息显示,就在这份辞职公告发布当天,吴红伟的执业机构已经变更为国泰君安。开玩笑的说,在两家地位相当的头部券商中切换,连个时间差都没有,称得上“无缝衔接”。

据海通证券年报显示,吴红伟在2020年税前薪酬为103.49万元。

行家不知道海通证券对高管是否有签什么竞业协议,是否会要求这位辞职的高管倒赔300万+?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否意味着,海通证券的竞业协议,“刑不上高管,礼不下员工”。只对无权无势的普通员工挥舞大棒,却对位高权重的管理人员网开一面?

券业同行加薪揽才

翻开海通证券2020年报,其社会责任部分写的颇为真切而诚恳。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在包括员工关爱在内的社会责任方面,有着优秀表现,“体现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对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认可”。

又想起近期的媒体报道,多家头部券商“涨薪”。比如对标中金公司的中信证券,应届生起薪涨到了3.8w。对标中信和中金的中信建投,可能base也会跟着上涨。

行家深知,各家券商都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怎么现在看来,别家头部券商都在大幅度加薪揽才。而海通证券有没有加薪行家不知道。就算加了薪,员工一旦辞职,要被倒扣三倍。那这究竟是招聘人才,还是以招人的名义找免费甚至倒贴钱的劳动力?难道说,海通证券上百亿的净利润,有多少是这么来的?

或者说,海通证券需要的是人才,而普通员工都不是人才?正如行家出于道义而转发的阿里事件。当初因加班抢不到月饼无奈开外挂的员工,因“踩红线”被秒开。而涉嫌性侵犯罪的某位P7,在受害者投诉无门中活蹦乱跳了十多天,直到被舆论压力反噬,方上演“挥泪斩马谡”?

颇为异常的离职率

在员工变动方面,行家查看了伟海精英数据,有了新的发现。

以母公司口径统计,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员工离职数量相当低,仅为236名,在头部券商中仅高于中金公司(224名)——这一数值相当于国信证券的12.4%,广发证券的31.6%,中信证券的43.7%,银河证券的44.5%;并且也低于开源证券、粤开证券、东莞证券等腰部券商。(回复【离职统计】查看详情)

考虑到海通证券的员工基数,其离职率仅为4.03%,在头部券商中仅高于申万宏源(3.92%)。

联想起前述爆料,行家不由得猜测,这是否与海通证券以“经济手段”限制员工离职有关呢?

相关业务多次受罚

行家注意到,海通证券包括债券承销在内的投行业务,也是监管处罚的多发地带。

今年3月,证监会通过主页要闻栏目点名批评了海通证券、海通资管及相关责任人员:“在开展投资顾问、私募资管业务过程中,未按照审慎经营原则,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对市场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仍存侥幸心理,在其他交易市场继续从事相关违规行为”;“未将相关业务行为纳入全面合规风控体系,业务隔离、利益冲突防范、债券交易管理等存在漏洞,公司合规风控机制存在缺失”。

为此,证监会责令海通证券暂停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债券投资顾问业务12个月、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责令海通资管暂停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提供投资顾问服务12个月、暂停新增私募资管产品备案6个月;并对多名直接责任人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2年等监管措施。

今年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对海通证券及其子公司海通资管、海通期货连发三份自律处分信息。对于海通证券,交易商协会直指其三项违规行为:

一是向下属子公司管理的相关资管计划下达交易指令,协助相关发行人在发行环节购买自己的债券,破坏了市场发行秩序。

二是向下属子公司作为投资顾问或管理人的相关资产管理计划下达交易指令,协助相关发行人交易自己发行的债券,规避人民银行〔2015〕第9号公告相关规定。

三是存在内控管理不到位的违规情形。

据行家不完全统计,仅在证监会机构部发布的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列表中,今年以来海通证券被“点名”五次,包括四次警示函和一次监管谈话;另有六名保荐代表人受到监管警示。

行家忽然有了不太好的猜想,这是否因为海通证券相关业务受罚,迁怒于无辜的员工,从克扣薪酬方面来“找补”?

业绩大增仍有隐患

单看上半年数据,海通证券的表现称得上远超同行水平。

7月16日,海通证券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营业收入为233.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1.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04亿元,同比上升47.80%。

海通证券表示,在资本市场发展稳中向好,市场交投活跃的背景下,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坚持集团化、国际化、信息化战略引领,强化“五大能力”和“四根支柱”建设,有序推进经营举措,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海通证券特别强调,“目前公司各项业务稳定,资产结构良好,流动性较强,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

隐隐觉得,海通证券似乎有所指。

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百家券商2021年度分类评价,海通证券下降2级,被评为BBB级,是唯一一家分类评价为B类的头部券商。

在此之前,海通证券连续两期落选券商“白名单”。而这至少意味着短期内,海通证券不能申请开展创新业务。

据网传来自中证协的139家券商中期业绩数据(非合并口径,下同)显示,海通证券当期营收排名第六,为95.12亿元,同比增长11.22%;净利润排名第四,为44.16亿元,同比增长19.65%。而其投行业务位列第三,揽收18.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8.76%。

在中期业绩大增背后,海通证券是否应该更注重业务的合规?而对辛辛苦苦创造业绩的基层员工,海通证券又是否应该把关爱放在行动中呢?

作者:佚名